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扶贫办工作总结

时间:2024-07-07 12:39:43
扶贫办工作总结[本文共5373字]

扶贫办工作总结

近年来,县扶贫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扶贫办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紧扣“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按照党政齐动手,社会广参与;托底全覆盖、产业富百姓;扶贫关键点,改革建机制;精准到农户,组织作保证的思路,扶贫开发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十二五”期间及20xx年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十二五”期间工作情况

“十二五”期间,长阳入列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武陵山片区县,按照“整合资源、统筹规划、渠道不乱、任务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驾马车”协调拉动的大扶贫格局。长阳先后被湖北省委、政府和宜昌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扶贫开发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2012年,长阳成为唯一一个连续两年荣获全省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A级的县。2013年度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扶贫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经考核被市委市政府评定为优秀等次。专项扶贫工作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一)完善扶贫工作责任体系。坚持把扶贫工作作为“三农”工作的主战场、把精准扶贫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主战场,成立全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县委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相关县级领导担任副组长,负责统一指挥全县扶贫攻坚工作,组织研究解决工作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督促落实行动进度与质效。实行县、乡、村三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做到规划对接、任务对接、责任对接、帮扶单位对接。

(二)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主动对接新时期农民新期待和新需求,扎实开展建档立卡工作,做到精准扶贫到村到户,促进扶贫开发方式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转变。按照“统一规划、分年实施、片区推进、点面结合、扶贫到户”思路,狠抓专项扶贫规范化、精细化管理。量身打造“扶贫智能软件操作”平台,探索创新以对象识别精准化、项目管理流程化、业务操作智能化、机关建设品牌化(“四化”)为核心的专项扶贫精细化管理,极大提升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和“放大”效应。“十二五”以来,实施扶贫搬迁6058多人、“雨露计划”培训10000多人次、实用技术培训50000多人、落实扶贫龙头企业贷款贴息1500余万元;大力推广城乡贫困救助“扶贫九到户”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在全国予以推广。

(三)构建扶贫攻坚帮扶机制。统筹安排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帮扶资源,全县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企业和村组干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党员中心户、党员示范户广泛参与,在全县154个村全部安排驻村工作队,采取“一帮一、一帮多”“一户一策”的方式对贫困户实行结对帮扶,努力做到“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对宜昌市“贫困村帮扶行动”市领导联系帮扶的4个村、全县实施整村推进的9个村、实施产业扶持的11个重点贫困村等三层面的扶贫攻坚村予以重点帮扶,按照“规划先行、一村一策,领导联系、合力推动”原则,着力改善交通环境,建强水利设施,改造住房条件,培育特色产业,缩小贫困差距。“十二五”以来,累计投资6亿多元,修建通村水泥路2200多公里;以茶叶、栀果、魔芋等产业为重点,突出“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新建20万亩示范基地,全县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突破100万亩,健康食品产业园被纳入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健康食品产业集群进入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行列,形成“高山菜中山油(木本油)低山茶沿江桔清江鱼”的.扶贫特色优势产业立体布局。

(四)完善项目资金整合机制。除县级每年按上年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的1%统筹安排本级配套扶贫专项资金外,还加大发改、财政、交通、农业、水利、电力、教育、林业、卫生等部门涉农资金整合力度,通过实施特困村“335”扶贫攻坚模式和整村推进“1321”帮扶模式,增强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创新金融扶贫服务机制。长阳金融扶贫试点方案获省扶贫办批复,成为全省两个创新试点项目之一。我们以全县56个扶贫互助社为平台,加强银社对接,借助邮政储蓄银行的资金优势和扶贫互助社的管理基础及客户群体,加大借款总量和额度,满足贫困农户对资金需求。截止2014年,全县互助资金总额达到1320.7万元,入社农户11868户(其中贫困农户8178户,占社员总户68.9%),累计发放互助金借款3911.73万元(其中贫困社员借款2467.32万元,占63.1%)。通过间接扶贫让金融扶贫“小资金”发挥“大作用”,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和“造血式扶贫”的根本转变。

(六)拓展社会扶贫参与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社会参与和群众自主创业”原则,采取全方位、多途径、多载体扶贫方式,积极构建多元化、社会化“大扶贫”格局。截止目前,“助学启智”工程累计争取募集资金2.8亿元,救助贫困中小学生和贫困大学生66万人次,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代表“英子姐姐”利用网络募集爱心助学资金2000多万元,资助长阳县及周边县市的贫困学生3000多人,在2014年10月17日中国首个“扶贫日”工作会议上,“英子姐姐”被表彰为“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壹佰基金”每年筹集善款1000多万元,解决200多大病家庭“看病难”问题;“新农合”每年惠及31万农民;“计生民福工程”被国家计生委誉为“中西部地区计划生育工作的好范例”;每年通过武汉晚报社甘金华“慈善圈”、新长城等社会渠道,资助贫困大学生150名。

二、20xx年工作情况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全县解决18269 名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问题;继续实施全县特困村扶贫攻坚行动、推进8个市级特困村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完成2013年启动的9个整村推进重点贫困村项目建设任务并通过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验收,积极完善2014年启动实施的9个重点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工作,顺利启动了20xx年9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和5个重点老区贫困村项目实施工作;预计完成扶贫搬迁农户214户786人;完成中考、高考“两后生”“雨露计划”培训1538人,兑付补助资金230.7万元;扶贫实用技术培训125场次12240人次;开展就业扶贫培训工程,完成新一轮建档立卡工作,识别贫困农户29674户94783人;投入扶贫小额信贷担保基金300万,发放贷款300万元。新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基地5万亩、改造基地8万亩;资助贫困大学生167人次。

(二)上下联动,大力实施精准扶贫。

1、大调研瞄准精准扶贫对象。上下联动,全县开展了精准扶贫大调研活动。在县委赵书记带领调研组对璞岭村开展试点调研的基础上,从七月下旬开始,由县级领导带队,组织154个工作专班,抽调县乡村三级干部5000余人,对全县154个村开展集中调研,对10万余户41万余人的个人信息、家庭情况、经济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对贫困户进行了重点核查。通过此次调查,全县核实确认贫困户30771户91090人。并对贫困户进行了分类,其中因灾1331户,因病14518户,因残4969户,因学5014户,缺技术6709户,缺劳力7429户,缺资金9755户,其他3369户。

2、“七个一”标准夯实精准扶贫基础。一是充分利用调研成果,编印一本书。全县54个重点贫困村的调研报告已汇编成册。二是培育一批示范乡(镇)、村和示范户。按照县委统一部署,全县拟培育一个精准扶贫示范乡火烧坪乡,培育麻池村、津洋口村、郑家榜村、高家堰村、龙池村、芦溪村等6个中心示范村。培育英子姐姐网络助学、永兴生态农庄尹春云、榔坪核桃大王秦文福、省人大代表朱群英等4个扶贫示范户。三是编印一套管理制度。根据工作职责,制定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办公室工作职责、督查制度、第一书记管理制度、联系乡镇片长制度。四是完成一张规划挂图。目前,7个指挥部和11个乡镇的作战图和规划挂图已制作上墙,54个重点贫困村已挂图上墙。五是建立一栏公示公开制度。各村均建立了公示公开栏,对已识别的贫困户进行了公开公示。六是建立一网信息档案。统一印制贫困户帮扶手册,贫困户分类统计表、十大项目需求表已登记造簿。以乡镇为单位,相关大调研数据已登记造册并建立电子档案。县统计局已建立全县精准扶贫大调研数据平台,县扶贫办利用已开发的智能软件系统,对贫困户信息正在进行录入,实行动态管理。七是建立一套工作机制。 “1+N”的精准扶贫机制已编制完成正在征求意见。

3、启动“三大行动”打响扶贫攻坚战。7个指挥部分别制定了工作方案,并率先启动“三大行动”。 一是开展产业发展帮扶行动。产业指挥部组织召开了全县产业扶贫培训会议,开展了产业摸底登记申报工作,编制了全县扶贫攻坚产业发展规划。二是集中开展“消茅”攻坚行动。对无能力建房的贫困户,分类进行建设帮扶。消茅指挥部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到有消茅工作任务的乡镇、村多次进行办公,进一步调查核实数据,研究了资金整合、建设方案。编制印发了农村村民建房指导图集1000册。及时安排消茅启动资金225万元。三是对贫困人员实施异地搬迁安置行动。积极推进水库移民避险解困搬迁,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投资3.2亿元,建好三个移民新区,集中安置水库移民4435人;积极推进扶贫搬迁,帮助1000多高寒地带的贫困群众梯次搬迁。

(三)创新模式,稳步推进专项扶贫工作。

1、实施特困村“335”扶贫攻坚模式。县、乡、村三级联动,通过2-3年对20个县级特困村按照“335”模式予以推进。为每个特困村整合资金300万元以上,帮助解决交通、饮水、住房、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五大突出问题。20xx年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97万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产业发展。

2、实施整村推进“1321”帮扶模式。由1名县级领导带领3个以上部门,连续2年帮扶1个整村推进村。20xx年启动的9个整村推进村规划项目127个,多数已启动建设,规划投资7761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950万元,行业整合资金6384万元,其他帮扶和农民自筹397万元,规划发展茶叶、魔芋等特色扶贫产业24950亩,畜牧养殖50300头(只);硬化、新修、改扩建公路317.7公里;实施农田水利6处;完成扶贫搬迁和危改210户;实施劳动力转移和实用技术培训10900人次。

3、大力推行“1155”扶贫项目精细化管理模式。探索推行“1155”扶贫项目精细化管理模式:打造“一个软件平台”即以长阳扶贫智能操作软件为平台,引入“一个第三方机构”即专业中介机构对扶贫项目进行全程跟踪管理,遵循“五个步骤”,严把“五个关口”即调查核实、审核、预算决算、检查验收、资金拨付关。20xx年上半年安排项目159个,严格按照项目管理流程实行精细化管理。

4、进一步提升金融扶贫服务水平。我县在全省创新设立“邮储扶贫贷”,县财政当年从专项扶贫资金中安排300万元,拟整合互助社本金700万元,设立风险补偿基金,立足本地龙头产业企业优势,创新发展“牵手”贷款;瞄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致富能人、贫困户发放小额贷款,按照1:10的放大比例,当年贷款规模力争达到一个亿。充分发挥了扶贫互助社在贫困地区的主力军作用,有效弥补了农村金融产品不足的问题。截止20xx年6月,全县互助资金总额达到1403.4万元,入社农户12558户(其中贫困农户8468户,占社员总户67.4%),累计发放互助金借款5181.08万元,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00万元。

三、20xx年及“十三五”时期工作思路

(一)“十三五”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将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全县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务。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三维”纲要为基本遵循,以“精准扶贫、不落一人”为总要求,以连片贫困地区为主战场,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坚持开发扶贫与社会保障两轮驱动、片区攻坚与精准扶贫同步推进、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资源开发与绿色发展统筹兼顾、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改革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强化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军令状,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18年建档立卡扶贫对象稳定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地区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十三五”政策措施。

切实做到精准识别扶持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脱贫成效,举全县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争创全省精准扶贫示范县。20xx年减少贫困人口18269人, 20xx年减少贫困人口20659人,2017年减少贫困人口26015人,到2018年底,实现“全面脱贫、全面摘帽”。

1、特色产业扶持一批,让4万贫困人口端上“金饭碗”。探索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建立分流域分地区扶贫机制,让贫困人口在产业链上脱贫。大力推进旅游扶贫,以清江画廊、318国道和沿头溪流域为重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帮助1万多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持续推进“五个一万亩”农业特色基地建设,让2.5万贫困人口都能找准产业发展路子。积极鼓励示范户联系帮扶35个贫困农户,合作社联系帮扶1个组的贫困农户,让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建立政府贴息制度,设立贫困村发展基金,在全县已有扶贫互助资金1200万元的基础上,继续增加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扩大扶贫小额信贷规模。

2、异地搬迁安置一批,让贫困人口住上“安乐窝”。积极推进水库移民避险解困搬迁,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投资建好移民新区,集中安置水库移民。积极推进扶贫搬迁,整合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危房改造等项目资金,帮助高寒地带的贫困群众梯次搬迁,高的进坪,坪的进城,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制定高于扶贫、生态等移民补助金标准地质灾害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办法,对地质灾害地区的居民实行限期全部搬迁。支持需要紧急改造的危房和处于地质灾害地区的农户搬迁,对那些自身无法改造或搬迁的农户,由全县统一规划设计,村委会组织实施,交给群众使用。

3、政策兜底保障一批,让“两无人员”吃上“定心丸”。将无劳力、无智力的贫困户纳入民政救助、残疾人扶贫的扶助对象,实行政策叠加,特困特扶、极贫重扶,并因户因人制宜,明确具体联系人、帮扶人、帮扶措施、帮扶时限,做到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有安全水喝。

4、大病关爱扶持一批,让因病致贫群众渡难关。统筹卫计、民政、扶贫等部门资源,力争新农合医疗报销比例有所提高。对那些身患重病的贫困人群,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优势和大病关爱“壹佰基金”的救助功能,实行特殊医疗救助保障,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切实遏制和减少农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情况。

5、助学启智资助一批,让贫困学生斩穷根。在在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基础上,充分发挥助学启智“英子姐姐”等民生品牌重要作用,整合各类助学资金政策,全面保障适龄学生一个不漏的全面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深入实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对能考取大专院校和高职高专的贫困学生提供贷款帮助,同时,通过助学启智工程平台全面整合扶贫、工会、共青团、卫计等部门无偿助学资源,并争取社会爱心资源,切实帮助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不让一个家庭因学生上学而陷入绝对贫困。

(三)20xx年工作目标。

1、完成磨市镇、都镇湾镇、高家堰镇3个乡镇精准脱贫攻坚任务。

2、重点抓好14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高家堰镇:魏家洲村、流溪村、佑溪村;磨市镇:花桥村、多宝寺村、救师口村;都镇湾镇:璞岭村、城五河村、立志坪村、五尖山村、丰岩村、高桥村、塘坊河村、水竹园村)

3、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

4、扶持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围绕“五个一”的重点产业,全县每个产业每年各新发展1万亩。

5、认真组织实施扶贫搬迁及危房改造、饮水工程和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6、继续抓好在建项目建设,积极做好对上项目争取工作。

7、开展调研,给县委县政府当好参谋,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精心编制《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十三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

8、做好“雨露计划”培训工作。

9、继续抓好贫困村扶贫互助合作社试点工作。

10、完善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信息系统,抓好贫困户信息管理系统的更新、维护、管理和利用工作。

《扶贫办工作总结[本文共537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