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地球上的星星》有感
观《地球上的星星》有感
看完了《地球上的星星》,全办公室的老师们都流泪了,而我自己,从头至尾,有激动,有困惑,有同情,有震撼,但更多的是感动!被老师的精神感动,被学生的行为感动......
在心理学里,把有自闭症的孩子叫做星星的孩子,就是你看得见他们,却触摸不到真正的他们,就像星星一般。
九岁的伊夏上三年级,长长的牙齿,大大的眼睛,还有那单纯的让人怜惜的面孔。 他是个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在他眼里,课本上的字母都在游来游去的,功课从来都是不及格甚至是零分,就是简单的字母和数字他都会写错,所以经常被罚跪在教室门外。父亲打他,骂他,觉得他很没用,同学也瞧不起他,对他冷言冷语。只有妈妈保护他,爱他。伊夏最终被学校开除送往寄宿学校,伊夏很伤心,对生存的环境不再抱任何激情和兴趣,也不再和任何人说话,把自己完全封锁起来。 剧情的转变就在霍卡尔先生调走,新的年轻教师尼库巴的出现。尼库巴老师的初次见面就给小孩子们不小的惊讶,未见其人先闻笛声。在欢快的笛声中,小丑装扮的老师哈哈的出现在孩子们面前,孩子们自由浪漫的天性释放了出来。第一节美术课上歌舞升平。 聪明的老师很快发现伊夏的与众不同,伊夏是个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可是通过他的观察尼库巴决定家访,发现伊夏有着天才的绘画禀赋。虽然伊夏的父亲反复的说会画画有什么用啊?但是年轻的教师决定帮助伊夏。为了帮助伊夏自信的面对现实,尼库巴搜集可很多资料包括获得了1921年的诺贝尔奖的艾伯特.爱因斯坦,著名的艺术家莱昂纳多.达芬奇,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这些的科学家,发明家,画家等名人都有着共同的经历,就是他们同样小时候存在着读写困难,甚至无法识字,交流困难,也都曾被周边的人当成弱智来看待,可是他们却用画画和音乐,发明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伊夏从中找到了共鸣,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
在尼库巴最后说:“为什么我要给你们讲这些,我是想告诉大家,在我们周围那些用独特眼光看待世界的人,最终改变了整个社会,他们的思维很独特,常常让人难以理解,他们是少数派,一旦他们的成绩被世人所知,大家都震惊了,今天的美术课,我们就来回顾一下这些伟人,让我们把这些人铭记在心,让我们走出去,创造出些不同的东西。任何你感兴趣的东西,石头、木棍、垃圾。” 伊夏在一个僻静的角落,掏出一个小口袋,里面有绳子、小木棍、石头铅笔头、芭蕉叶,他竟然神奇般的做了一艘带着螺旋桨的能在水上滑行的飞机,在尼库巴和同学们的欢呼声中,伊夏却悄悄地离开了,他的心门还没有打开。 伊夏依然在不被了解和接纳的世界中瑟瑟发抖。
尼库巴用大量的事实向校长说明,伊夏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他只是有阅读障碍,伊夏的兴趣点在绘画上,并且主动要求为伊夏补课,尼库巴耐心地用尽了各种办法帮助伊夏记忆:在沙子上写、用皮肤感知、跟录音读,伊夏很勤奋的学习,一天天的进步,当伊夏的父亲看到自己曾经很恼火的儿子专心致志的对着黑板发音时感动流泪。
就是这样的一个老师,以颜料为桥梁,用画笔沟通,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伊夏最后终于打开那扇紧紧关闭的心门,走出了阴霾。
结局是伊夏在学校绘画比赛中伊夏夺得第一名,当评委亲吻他并给他颁奖的一刹那,全场的人都站了起来,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伊夏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眼泪夺眶而出,一下子扑(请关注:wWW.)到了尼库巴的怀里。最终伊夏的才华得到认可
看完片子,一次次的泪流满面,不仅为睿智的老师,呕心沥血为了帮助弱势的学生重新面对生活,面对冷酷的生存环境。更多的是为伊夏而感动而自豪,为他渴望被接纳,勇敢走出自闭的世界而欢呼,也为他能幸运的遇到这么一个伯乐老师而庆幸。
类似的故事,我们何尝陌生?比如《放牛班的春天》,《鲁冰花》里的小主人公不也一样幸运的得到赏识脱颖而出吗?可是,天下之大,又有多少人能受此优待呢?还有多少像伊夏这样的弱势群体不被理解,不被接纳而受歧视、嘲笑?甚至是部分正常人,在现行功利性教育制度下变成了牺牲品? 我们办学校的目的就是顺利进大学,拿到高学历,到成年有优势的竞争力。而其他的可以无所谓,正如伊夏的父亲反复的问会画画有什么用啊?能帮助他竞争吗?教育工作者迫于升学率的压力,一味的追求纪律,传统,荣誉,规则。而忽视了最起码的人文关怀。?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我们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变得有些单一了,很少有人能够耐心的去发现一个人身上不同于其他人的优点,而简单的一张试卷,一张量表就轻率的判断一个人能力有多强,智商有多高。我们的学生,包括我们自己,需要的是关注,是被需要和接纳,在现在教育状态下,我们的学生从来都不缺乏天真,浪漫和创造力,相反的,好像我们的老师缺乏了些尼库巴精神!
第二篇:观《地球上的星星》有感
老师——神圣的职业
一个好老师,究竟能改变一个孩子多少?
看完《地球上的星星》,完全就是沉浸在影片中了,这部影片要讲的太多太多,完全不知道从何说起,很好看的片子,所想表达的内容很多。然而我还是想挑尼康老师讲讲,他是一个好老师。
尼康讲过很多话,都让我印象深刻。
“我知道,外头是个竞争激烈的无情世界,只要差一点就可恶,是吧?我才不信这套,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才华、能力和梦想。但每个人都不顾一切地想把每根手指拉得更长,去啊,把手指拉断嘛!”
现在还会有老师说,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才华、能力和梦想吗?才华、能力、梦想,这些现在都是离我们多么遥远的词汇。多少才华,因为成绩被抹杀;多少能力,因为无处施展而泯灭;多少梦想,因为来自老师、家长、社会的无形压力而渐渐消失……现在还有多少老师,多少家长会对着孩子说,去大胆追寻你的梦想吧!没有了吧,在老师眼里,成绩好的就是好学生;在家长眼里,成绩好的就是乖孩子;在社会眼里,有高文凭的就是有能力的人才……但是世上六十亿人口,又能有几个人才能做到将十指伸长到令人羡慕而又不断掉呢?
“就像王尔德说过,只知道东西的价钱,却不知道东西的价值,这种人有什么用?” 是否遇到过这样一个老师,即使是面对一个糟糕透顶的学生,他也不会万念俱灰;是否遇到过这样一个老师,会为一个学生去向校长争取让学生留校学习;是否遇到过这样一个老师,会牺牲自己的时间,来教导一个孩子从零开始;是否遇到过这样一个老师,他比这个学生的父母还要耐心,还要亲近学生。尼康就是这样的一个老师,从他的话语中,我便喜欢他,他是一个好老师,至少是一个教会你如何面对人生的好老师。
即使知道,这只是一个电影中的人物,却依旧让我深深地感动。
“关心?这是很重要的。关心有治病的效用,能缓解痛苦,让孩子觉得被需要。偶尔的拥抱和亲吻,表示我的关心。‘儿子,我爱你。’‘如果你害怕,就来找我。’‘如果你摔跤、受挫,别担心,有我陪着你。’强化信心。关心。这就是关心,不是吗?”
这是尼康老师向 ……此处隐藏2949个字……p>
老师粗暴的教育方式有关,如果老师能采取更好的教育方式,学生也不至于不堪忍受而冒险逃课。小孩子也是有很强的叛逆心理的,打骂责罚并不是教育孩子的唯一最佳选择。
还有伊翔父母把伊翔送到寄宿学校伊翔静静看着家人开车离去而流泪那一幕,好吧,我承认在那一刻我眼中也是泪花闪动,眼泪差点掉下来。
我能理解伊翔父亲为了孩子的未来而狠心送儿子进寄宿学校的心情,可怜天下父母心,如果不是实在没有办法,谁又愿意让自己那么小的孩子离开自己身边?但我更能理解伊翔眼睁睁看着载着家人的汽车绝尘而去时的绝望,那种如同被全世界抛弃了一般的绝望。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反对无效的情况下被送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寄宿学校,眼睁睁地看着家人离你而去,你能想象那种惶恐与绝望么?这对一个小孩子来说何其残忍!
而不得不说一下的是伊翔的父亲,那个因为爱儿子而把儿子送进了寄宿学校的父亲。其对儿子的爱绝对是杠杠的,把儿子送进寄宿学校他就不痛苦、不难受吗,但他觉得必须要这样做,而且还要装出一副狠心的样子,别人难受了还能哭出来发泄一下,但他不得不强忍着把苦闷深埋心底——我都不坚定的话,那我儿子就没前途了!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答案是否定的。造成伊翔现状,其父母难逃其咎。
影片后面有提到伊翔实际上是因为患有读写障碍症,所以才在学习方面有如此困扰的。读写障碍症,字面上的意思就是“阅读有困难”,其表现特征有:阅读吃力,读错字;书写易出错,字体不工整;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握笔姿势不良,系鞋带、使筷子动作笨拙;好动,听课效率低;自信心低落,容易放弃;聪明,但无法用于学习;等等。就算伊翔的父母不知道什么是“读写障碍”,但要从孩子身上发现一些古怪总不难吧,又或许是伊翔父母有发现但却不在意,而是选择了一味的严厉看管与强迫努力学习,从而忽视了孩子内心的挣扎,并直接导致了孩子叛逆心的滋长。如果父母能采取一些更温和的教育方式,同时平时也注重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多给他们一些关心与鼓励,我相信伊翔也不至于走到这步田地。归根到底,还是父母无知的教育方式害了伊翔。
而伊翔命运的转折点是一位新老师——尼康老师的出现,一位敢想敢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改变追求一视同仁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传统教育的老师。尼康老师的戏份中看点不少,而其中最令我深思的是,伊翔父亲到学校来找尼康老师时的一段对话。
当伊翔的父亲理直气壮的跟尼康老师说,自己是关心孩子的时,尼康老师并没有直接否定他关心孩子的意义,而是给他讲了一个所罗门群岛的故事,那里的居民通过围着咒骂的形式来杀死大得无法砍伐的大树,仅仅是通过长时间的咒骂就使得大树枯萎而死。
故事的真假大家自可判断,不必过于纠结于此。不得不说这个故事很好地回答了伊翔父亲对于关心的反问。关心对孩子来说固然重要,但关心了就够了吗,如何去关心,采取什么样的关心方式,这是个值得深究的问题。尼康老师引用所罗门群岛的故事就是要告诉伊翔父亲,不当的关心也会扼杀孩子!
以上就是我关于这部电影的几点思考。
影片最后主人公伊翔在尼康老师的帮助下从新走上了学习的正常轨道,而且画画天赋也得到了充分挖掘,故事感人收场,值得一看,影片有些慢热,但是绝对精彩,请心平气和耐心地看下去。
推荐指数:五颗星。
第五篇:观《地球上的星星》有感
观《地球上的星星》有感
之前关注了一个推荐电影的微博,偶然看到推荐教育题材的电影,看到《地球上的星星》,与《心灵捕手》、《死亡诗社》、《放牛班的春天》等几部看过几遍的经典电影放在一起推荐,想来估计也不错,看到是印度电影,难免有点降低期待,但想到也很出色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应该不会太失望。看完电影,深深地震撼和感动。
影片的男主角是位在小学三年级已经读了第二年的8岁小男孩伊桑,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对周围的一切充满的好奇(看的时候脑中一直出现《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场景,感觉相当类似的两个小孩),对绘画有着独特的天赋,但所有的学科却都是0分。一开始怀疑这孩子是不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情节进展排除了此推测,还在思考的时候,那位帅老师(对所有儿童都有发自肺腑的关爱,真帅!),揭晓了是阅读障碍,对字母的识别、拼写存在困难。
在伊桑的眼里,学习本是不在乎的,但有一位门门课都第一的哥哥,有父母的督促,有老师的各种指责、批评,甚至恐吓性质的教育,渐渐地让他失去了以前的开心、好奇、自信,尤其被迫转到以纪律为校训的学校,更是各种不堪,别人睡觉他在哭,别人上课他却跪在教室门外,尤其当镜头呈现出伊桑,这个年仅8岁的男孩,却站在了学校楼层的最高处栏杆旁,那一刻,感受到他内心深深的绝望,仅仅因为那些老师们认为他学习不用心,单词一再拼错,语法怎么教都不会,怀疑有智障,在他的眼里,“那些字母在跳舞”,他根本无法分辨,理解不了,但又不能承认是自己有问题。
庆幸他遇到了一位理解他的天使般的老师,庆幸这位帅老师尼克有着独特的教育理念,庆幸帅老师尼克是一位关注弱势儿童的老师,庆幸帅老师尼克知晓其症状,并深有感受,尼克走访家庭、说服校长,给予伊桑特别关注和引导,渐渐地,伊桑找回了自信,尤其在最后全校美术比赛上,夺得冠军,彻底找回了该有的童年。
影片中几个经典的镜头,父亲对他的指责、谩骂甚至扇嘴巴,学校的老师对他怒吼、打手背、到教室外罚站,甚至之后被罚跪在教室门外,对于8岁的儿童,这是怎样的一种侮辱、摧残···
父母的教育是孩子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但影片中权威而武断的父亲,硬是给孩子贴上了“态度恶劣”的标签、出现问题只是怒吼、暴力,之后简单粗暴地将其送到一座“管理严格”的学校,甚至在尼克来家访时说明问题还不予理解,怒吼道不会竞争如何生存;而伊桑的妈妈,尽管像许多母亲一样,温柔慈爱与善良,却对伊桑的情况一筹莫展,只能在深夜里一边看着儿子的影像记录,一边默默流泪。
影片里尼克老师给孩子父亲讲述了关于所罗门群岛的故事:所罗门群岛的村民使用一种独特的伐木方法,对着大树吼叫、咒骂,连续30天,这颗树就会慢慢的枯萎,死去,植物尚且如此,何况是人。
尼克老师的出场,就有些震撼,普通的美术课,第一次课却吹着长笛、穿着小丑服,跳跃着、唱着歌来到教室,激发学生的兴趣···当他发现伊桑总是低着头、也不画画时,从他的同学、老师、家长那里充分了解他到底怎么了,更重要的是之后他的关爱和引导,讲述也存在阅读障碍的优秀人物,或许也正因为他自己经历了这样的困难,所以特别能感同身受,特别希望拯救这位即将迷失的少年
其实尼克所做的事情并不复杂,不过是慢一些、耐心地、循序地教导;是小心地绝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又悄悄地制造种种机会,培养他的自信;是对失败的理解、宽容与客观归因,是及时肯定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鼓励继续前进;是无条件的关注,理解与关爱……
或许现行的应试教育,让我们关注有限,能做的有限,也少之又少,但相信只要每个人多做一些,给学生多一点理解、关爱、细心、耐心、赏识心,总会有所改变,尤其是那些弱势群体,这些散落在地球上的星星终会散发独特的光芒。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