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李泽厚美的历程读后感

时间:2024-07-07 12:51:26
李泽厚美的历程读后感[本文共11603字]

第一篇:李泽厚美的历程读后感

李泽厚美的历程读后感

叶彬

《美的历程》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也是我求学时期最早接触的一本专业美学的书,直到现在我依然爱不释手。李泽厚先生用十几万字、十个章节带领读者进行了一次从远古到明清的“美的历程”,让人印象深刻却又回味无穷。李泽厚先生用一些异常简洁明快而又高度凝练的原创概念阐释、铺陈、思辨了这次美的历程,虽然彰显出作者宽阔的视野、深厚的积累,但是在开始阅读这本书时,我是在并不深刻理解的情况之下,开始了这场匆匆的美学旅程。

追求美却是每个人的本性。但是,什么是美?美是如何产生的?美的本质是什么?我们中国美学的着眼点在哪里?等等,这些问题却是一直以来人们不能很好解释的。作者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在远古图腾、青铜器亦或者是诗歌、小说中都发现了美,而这些是普通人并不曾发现或没有注意的,这点给了读者们新的视野。

例如书中提到的的“青铜饕餮纹”书中说,青铜饕餮之所以美,不在于这些形象如何具有装饰风味,而在于这些怪异形象的雄健线条、深沉凸出的铸造刻饰,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一种无限的、原始的、还不能用概念语言来表达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理想,配上了沉着、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极为成功地反映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那进入文明时代所必须的血与火的野蛮年代。这种种凶狠残暴的形象中,又仍然保持着某种真实的稚气,从而使这种毫不掩饰的神秘狞厉,反而荡漾出一种不可复现和不可企及的童年气派的美丽。因此李泽厚说,这些饕餮尽管极力夸张狰狞可怖,但其中仍然存留着某种稚气甚至妩媚的东西,有一种原始的、天真的、拙朴的美。而近年战国中山王墓的大量铜器很标准,格外精巧,玉器也逐渐失去远古时代的象征意义,而更多成为玩赏的对象,或赋予了伦理的含义。那祭祀礼器,尽管也有龙有凤,却不能令人起任何崇高之感……

所以,在青铜饕餮的最后一个段落,李泽厚说:“当青铜艺术只能作为表现高度工艺水平的艺术作品时,实际便已到达它的终结之处。战国的青铜巧则巧矣,确乎可以眩人心目,但如果与前述那种狞厉之美的殷周器物一相比较,则力量之薄厚、气魄之大小,内容之深浅,审美价值之高下,就判然有别。十分清楚,人们更愿意欣赏那狞厉神秘的青铜饕餮的崇高美,它们毕竟是那个‘如火烈烈’的社会时代青神的美的体现。它们才是青铜艺术的真正典范。”

在令人感到乏味的诗词歌赋中,李泽厚先生也展示给了读者一幅属于诗词歌赋特有的美图。正如作者所说“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魏晋风度、北朝雕塑表现了精神、思辨,唐诗宋词、宋元山水展示了襟怀、意绪,而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所描绘的是世俗人情”,而我更感兴趣的就是明清文艺的世俗人情。“这是又一个广阔的对象世界,但已不是汉代艺术的自然征服,不是那古代蛮勇力量的凯旋,而完全是近代市井的生活散文,是一幅幅平淡无奇却五花八门、多姿多彩的社会风习图画。”

纵观《儒林外史》、《西厢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等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都是令读者所能通俗易理解、感知的世俗生活。他们的所表现的是一些平淡无奇然而却比较真实和丰富的世俗的或幻想的故事。在《儒林外史》中,读者们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就能很好的理解文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儒生们的追求名利的世俗生活情况。《红楼梦》所描绘的是四大家族的兴盛衰亡,描绘的也是家族日常的生活,“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就可以很好的表现了这一世俗生活的表现。而世俗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男女的爱情,正如《西厢记》,虽然在当时被列为禁书,但是其中贴合普通百姓的爱情描写深深吸引了许多读者,许多人并不在意那所谓的“禁”,还是通过各种方式一读此书,连《红楼梦》中一直循规蹈矩的林黛玉都读过此书。可见,这种世俗生活的、所表现出来的“美”对广大读者的吸引力。

“这种书俗文学的审美效果显然与传统的诗词歌赋,有了性质上重大差异,艺术形式的美感逊色于生活内容的欣赏,高雅的趣味让位于世俗的真实”,这里没有高大的英雄形象,没有真正报复雄伟的主角,而是一些接近现实生活的故事,而这种接近现实生活的故事显示的是故事的合理性和真实,引人入胜。

《美的历程》还揭示了另一个与平时的教育不一样的视角。一般普遍认为,某一个诗人的风格特点是统一的,很少会对其诗歌、词分开单独研究其特点,但是,此书却提出了、分析了不同的观点,如韩愈,“同一个韩愈,与进攻性、煽动性、通俗性的韩文相并行的,倒恰好是孤僻的、冷峭的、艰涩的韩诗;尽管‘以文为诗’,但韩诗与韩文在美学风貌上是相反的。”除了韩愈,文中还提到了柳宗元、韦应物等等的诗文,“经常是这两个方面的复杂的统一体”。这也给读者们不一样的视角,是相关研究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单独的研究这些诗人。

我认为,看这本书,需要很多的积累,对古代的文学、雕塑、音乐、建筑、生活都需要有一定的了解,不然就无法领略这本书的精妙所在,但是即使所知不多,只要读完这本书,也是一个知识储备大大丰富的过程。

第二篇:李泽厚《美的历程》之读书报告

李泽厚《美的历程》之读书报告

图书信息:

书名:《美的历程》

副标题:修订彩图版

作者:李泽厚

出版社: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版次:2014年3月第一版

2014年5月第7次印刷

《美的历程》这本书虽然不过十几万字,却记录了千年华夏民族的艺术发展。全书共分十章,每一章评述一个重要时期的艺术风神或某一艺术门类的发展。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著作,重点不在于具体艺术作品的细部赏析,而是以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它不单对现代流行作了回应,还从哲学的高度分析了形成的原因以及从古至今的作了对比。让人从哲学来认识美学,以美学来理解哲学,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做出了概括的分析与说明。它是对中国古典美提纲挈领式的概括介绍。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远古洪荒直到明清时代,不同时期的艺术火花的积淀,形成中国文化美的特点。《美的历程》一书作为对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研究的美学纲领,从宏观鸟瞰角度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其中提出了诸如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器艺术的“狞厉的美”,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贱、汉画石之“浪漫主义”,“人的觉醒“的魏晋风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元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各具审美三品类,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由浪漫而感伤现实之变迁等等重要观念,多发前人之所未发。此书多次再版重印达几十万册。已有英文、德文、韩文等多种译本问世。

本书中,作者以细密的考察论述了绘画、雕塑、建筑、文学、书法等艺术门类在各个时代的兴起与演变。并在充足的个例分析之下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指出了各个重要对代的艺术精神: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魏 ……此处隐藏6999个字……篇写的一段类似于序言的短文 :“你去过天安门前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吗?如果你对那些史实并不十分熟悉,那么,作一次美的巡礼又如何呢?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们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像画像,它们展示的不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触到的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么?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冻、积淀下来,传留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我们在这里所要匆匆迈步走过的,便是这样一个美的历程。” 读罢全书得知,《美的历程》以文艺作品为主要对象,对我们文明古国的历史文化长廊作了一番巡礼,揭示了那些时代精神的火花,如何被我们先人巧妙地捕捉,机敏地再现为生动的艺术形象。远古图腾的神话传说,饕餮狞厉的商周铜器,巍峨壮丽的秦代建筑,古拙浑厚的汉代画像,悲惨森严的佛窟雕塑,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气韵生动的宋元画轴;《诗经》的“赋、比、兴”手法,屈骚的浪漫主义,魏晋诗文的风度神骨,唐宋诗词的情趣意境,明清小说的愤俗感伤??这些风格迥异的艺术形式都积淀着我们民族的许

多思想、情感、观念、意绪,说明为什么直到今天,如此久远的古典文艺仍能让我们为之惊叹,为之倾倒。《美的历程》犹如一位博学的向导,用富含诗意的哲理和思想把我们引进中国古代艺术的殿堂,带领我们品味那文艺的美的精髓。

在《美的历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充满着狞厉美的青铜饕餮图腾。为什么青铜饕餮会在中国美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成为中国古代青铜器的主要纹饰?在书中,李泽厚先生也提到,“饕餮究竟是什么呢?这迄今尚无定论。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兽面纹。什么是兽?则各种说法都有:牛、羊、虎、鹿??本书基本同意它是牛头纹。现代民俗学对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调查表明,牛头作为巫术宗教仪典中的主要标志,被高高的挂在树梢,对该氏族部落具有极为重要的神圣意义和保护功能”。在得知青铜器形象的来源之后,我们才可能准确地认识“饕餮纹”之所以美,不在于它本身的图腾,图案有多么的神秘,多么的具有超世间的权威神力的观念。它之所以美是那些构成图案的粗犷雄健的线条,那种不可抵挡的原始感,这些都无不恰到好处的体现了一种无限的原始宗教情感。再加上该时期伴随而来的氏族部落之间争权夺利、合并战争所引发的大规模纷争、屠杀和掠夺。超人的历史力量与原始宗教神秘观念的结合才使得青铜艺术散发着一种命运气氛,加重了它本身神秘与狞厉之感。但不是任何具有“狞厉神秘”色彩的艺术品都有价值,如果它没有历史命运力量和它内在的原始感,纵然它的形象是如何夸张威吓,也是索然无味的,没有那种震撼力的。总而言之,作者李泽厚先生通过对青铜饕餮的审美观照,

来展示这种作为狞厉美的青铜艺术涉及到的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进程。正是从它们的身上,体现了早期宗法制社会的统治者的威严、力量和意志;正是从它们身上,体现出了一种无限的、原始的、还不能用概念语言来表达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与理想,配上那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极为成功的反映了进入文明时代所必须经历的血与火的野蛮时代。

遥远的图腾与巫术,早已沉埋在了过去的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之中。但仍然值得人们去追忆,这种有意味的形式始终是艺术发展史上最原始最宝贵的财富,也为以后的艺术发展奠定了不可替代的基础。 云南大学何昳文

第五篇:《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的历程》读后感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给大家推荐的一本书是李泽厚的《美的历程》,李泽厚,湖南长沙人,北京大学哲学系1954年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1988年当选为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1998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学院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著有《我的哲学提纲》、《美学论集》、《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走我自己的路》、《世纪新梦》、《论语今读》等书。

李泽厚先生用十几万字、十个章节进行了一次从远古到明清的?美的历程?,让人印象深刻却又回味无穷。在开始阅读这本书时,我是在并不深刻理解的情况之下,开始了这场匆匆的美学旅程。

追求美却是每个人的本性。但是,什么是美?美是如何产生的?美的本质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却是一直以来人们不能很好解释的。作者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在远古图腾、青铜器亦或者是诗歌、小说中都发现了美,而这些是普通人并不曾发现或没有注意的,这点给了读者们新的视野。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说:?世上本不缺少没,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当人们在令人感到乏味的诗词歌赋中,李泽厚先生也展示给了读者一幅属于诗词歌赋特有的美图。正如作者所说?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魏晋风度、北朝雕塑表现了精神、思辨,唐诗宋词、宋元山水展示了襟怀、意绪,而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所描绘的是世俗人情?,而我更感兴趣的就是明清文艺的世俗人情。一幅幅插图,使我更加生动的理解中国明清文化之美。它是一幅幅平淡无奇却五花八门、多姿多彩的社会风习图画。

《美的历程》还揭示了另一个与平时的教育不一样的视角。一般普遍认为,某一个诗人的风格特点是统一的,很少会对其诗歌、词分开单独研究其特点,但是,此书却提出了、分析了不同的观点,如韩愈,?同一个韩愈,与进攻性、煽动性、通俗性的韩文相并行的,倒恰好是孤僻的、冷峭的、艰涩的韩诗;尽管‘以文为诗’,但韩诗与韩文在美学风貌上是相反的。?除了韩愈,文中还提到了柳宗元、韦应物等等的诗文,?经常是这两个方面的复杂的统一体?。这也给读者们不一样的视角,是相关研究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单独的研究这些诗人。

我认为,看这本书,需要很多的积累,对古代的文学、雕塑、音乐、建筑、生活都需要有一定的了解,不然就无法领略这本书的精妙所在,但是即使所知不多,只要读完这本书,也是一个知识储备大大丰富的过程。

对我的启发:读罢此书,我感觉到美丽是有历史的,美丽是有内涵的。无论什么事情,只要它本质是美的,有心人就可以透过表面发现出美的本质来,从甲骨文的妙趣横生,到金文的刚劲圆润,再到隶书的干净整洁,以及现在的流畅的行书、楷书,透过文字的演变,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书法艺术的美丽延伸,我相信是有一种东西是可以随着时间的沉淀越来越美丽的,它一直存在那里,等待有心人的发现。

从《美的历程》书中我学到:真正的美是需要人与自然深入交流的,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人们或许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停留、观看一下身边的风景,哪怕是春天刚破土而出的嫩芽的美丽。而且现在的网络日趋发达,人们来不及回顾我们历史上的各种美丽瞬间,人们没心情去关注身边的风景。可是,我想说,当你闲暇时,不妨翻翻书,当久违的书香扑鼻而来,在书的?美丽历

程?中寻找自己美的家园,未尝不是一件欣慰的事。就我而言,每一天的早上当我睁开眼睛,打开窗户,时不时有股淡淡的挂花香,有鸟叫,有孩童上学的吵闹声。我便觉得这一天都会是美丽的。那样我才会更好的融入到工作、生活中去。最后用李泽厚在书中的一句话结束:俱往矣。然而。美的历程却是指向未来的。 谢谢大家。

《李泽厚美的历程读后感[本文共1160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