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溱湖生态经济区,是区委区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优化资源配置、建设生态文明、推进姜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本月上中旬,通过走访淤溪、溱潼、沈高等镇,与镇村干部座谈,以及与发改委、交通局等部门的同志交流,对溱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进行了调查与思考:
一、现状及问题
溱湖生态经济区启动建设一年多来,总体态势良好:一是扣住一个根本。就是《溱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这是溱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路线图。围绕“七大行动”,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区划调整正在稳步实施,促进了区域资源优化整合。在人居环境整治修复行动上,突出水环境保护、水生态改善,借助全国人大及省市区人大执法检查的东风,着力清理“两违”、疏浚河道、整治畜禽养殖、上马污水处理设施,里下河地区的水体水质进一步改善。在人居环境整治上,各镇区有动作、有进展、有变化,像俞垛实施“六个一”行动、兴泰推进“五化”整治,等等,周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入围省级试点。二是扭住一个核心。就是核心区特别是溱潼镇的打造,目前,古镇提升工程加快实施,新城大道东延北延鹿鸣西路按期竣工,环湖路、名镇嘉园等正在紧张施工,三是抓住一个关键。就是大健康产业发展,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立招商引才局大健康产业局,举行国际医养健康文旅产业发展大会,启动沈高大健康产业制造业基地建设。着力招引大健康产业项目,高端健康体检中心、溱湖康健园等一批医养项目紧锣密鼓抓落地。会船节成功举办,特色田园乡村旅游节好戏连台,溱潼特色小镇入选省重点旅游项目,溱湖景区入选省最美运河地标。四是解决了一批难点问题。围绕农村殡葬改革、垃圾分类处理、圩堤闸泵手改电等问题,着力推动解决,取得积极进展,殡葬改革全面实施,垃圾分类启动实行,圩堤闸泵手改电年内可望全部完成。六是打造了一批特色亮点。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集镇建设、古村落保护、项目建设等方面,形成不少可圈可点的亮点,如淤溪的集镇河道整治、水文化公园建设,俞垛的扶贫产业园、姜茅村滨河长廊,桥头的食用菌生产加工,兴泰的陈兴泰广场、滨河公园,沈高的大健康产业制造业基地项目建设,娄庄的宏鑫特种养殖,等等。
与此同时,溱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总体上还没有大的实质性突破,突出表现为“三个不”,一是不强,就是产业支撑力不强,溱湖生态经济区5镇及天目山街道、三水街道的部分区域,总人口占全区的30%左右,土地面积超过全区的40%,但今年1-8月工业纳税销售仅占全区的22.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占16.8%。去年全区41个亿元以上新竣工项目,溱湖生态经济区只有12个。此外,大健康产业项目落户少,层次高、牵引力大的项目更少。二是不快,就是特色优势放大不快,问题短板破解不快,现有的亮点大多是依靠部门常规工作打造的,古镇导入优质医疗、教育资源的问题,城区到溱湖、溱潼到兴泰路网不畅的问题,等等,解决的步伐缓慢。三是不实,就是工作推进不实,少数镇区、部门责任分解、压力传递没有完全到位,存在抓落实断层、抓工作无人无队伍的问题。
二、原因及症结
分析以上问题,主要有4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规划制订的原因。姜堰(溱湖)大健康产业发展编制工作虽已启动,但尚未正式出台,影响相关工作的推进。二是项目本身的原因。尤其是康养类项目投入大、风险大、回收周期长,且多为轻资产投资运作,导致项目集聚效应不强,落地效果不好。三是政策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土地政策的限制,影响到道路建设、项目建设、特色小镇建设、大健康产业制造业基地建设、等等,不少工程项目需待用地计划调整后方能实施。四是干部自身的原因。少数镇区、部门的同志把生态经济当口号喊、当标签贴,思想上并没有真正重视,对三年行动计划、七大行动,满足于文归文、做归做,或者应付了事,或者用正常工作的凑合来代替特色亮点的打造,存在认识不高、思路不请、措施不力的问题。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对溱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要在生态保护上做文章。“生态”是生态经济的鲜明特征,姜堰又是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但我区的生态环境并不理想,从小康监测指标看,空气质量低于目标值11.4个百分点,实现程度85.8%;水环境质量低于目标值20个百分点,实现程度71.4%;森林覆盖率低于目标值2.1个百分点,实现程度90.9%,这与全面小康的要求差距大,与生态经济区的目标定位不相称。建议要把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放在首当其冲的位置,从产业转型、节能减排、河道整治、药肥控减、植绿补绿等方面,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重点要做到“三个全部”:即环保督察发现的问题要全部整改到位、河道“两违”要全部整治到位、黑臭水体要全部消灭到位。在此基础上,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性思维,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里下河流域系统性着眼,统筹水林田湖草等要素,实施好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程。一要加大转型发展,着力破解工业污染问题。要建立污染企业退出和过剩产能化解机制,加快不锈钢、钨钼、机械加工转型升级,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方式,逐步淘汰区域内尤其是核心区内的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二要加大源头管控,着力破解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要强化药肥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积极推广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广泛开展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严格控制畜禽粪便污染,努力实现农业绿色发展高质量,进一步放大我区生态农业优势。三要加大河湖复清,着力破解水体污染问题。要统筹谋划、有序推进河道疏浚整治,进一步改善里下河水系。强化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严控入河排污口,禁止围网养殖,切实维护河流生态健康。四要加大生态修复,着力破解绿量不足的问题。里下河作为生态经济区,绿量和森林覆盖率仍然偏低,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偏弱。要实施溱湖湖荡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加快鲍老湖退渔还湖、退圩还湖,加强宁启铁路、新229、353省道以及溱东河、卤汀河等道路、河流的绿色屏障建设,全面提升溱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建设水平。
2.要在产业支撑上下功夫。生态经济区建设,核心在产业、关键在功能、支撑在园区、机制是保障。产业不强,生态经济区建设就没有动力、没有支撑,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比较优势原则出发,溱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主导方向应该有四个,一是大健康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要发展,健康要上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要大力发展健康事业,为广大老百姓健康服务。我区发展大健康产业,既要有医养游结合的服务业,也要有健康食品、医疗器械、医药保健品等方面的制造业,双轮驱动才能提速发展。一方面,要着眼高端医养资源导入,助推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要认真梳理我区的优质资源,包括渔业社、华侨城、湖西庄、溱潼医院、鲍老湖等等,科学谋划发展布局,有的放矢开展招商。要从在谈的20多个项目中挑选可靠性大、条件相对成熟的项目,实行重点攻坚、重点突破,争取尽早进入实质性运作。要探索建立大健康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尽快启动原渔业社地块高端医养中心建设,为项目招引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依托现有基础,全力建设大健康产业制造业基地。大健康产业制造业基地现有医疗器械企业39家,2019年可实现开票销售7亿元以上;同时,现代农业园区建成“两横两纵”主干道,启动三期标准厂房建设,先后落户农产品加工企业10多家,制造业基地加快发展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建议区委区政府要把大健康产业制造业基地上升为区级发展的重点,作为“2+2”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从全区的层面予以统筹和推进。当前,要尽快编制出台制造业基地规划,明确产业定位、原则和重点,明晰功能分区,并在用地计划、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快实施。二是旅游业。以溱潼(度假区)城区为依托,大力发展全城旅游,统筹谋划核心区旅游与城区及沈高 、原兴泰西陈庄、淤溪周庄、原桥头小杨、俞垛仓场等旅游资源的联动,研究策划贯穿湖(溱湖)城(华侨城)镇(古镇)及城区与各镇景点的旅游线路,进一步丰富内容、拉长链条,让游客从过客变为住客,让姜堰旅游更富含金量。三是绿色工业。要以区划调整为契机,科学谋划原溱潼、兴泰的工业布局,改造提升原溱潼西园区,对原溱潼东园区以加强管理为主,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原溱潼企业向兴泰转移,推动溱潼镇工业振兴。要对龙溪工业园进行整治改造,进一步清理低效用地、提高产出效益,完善配套设施、美化园区环境,实现“发展集聚化、产业特色化、企业高新化、园区绿色化”的发展目标。要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和污染企业,加快不锈钢、钨钼、机械加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生态经济区发展提供坚强的产业支撑。四是现代农业。要以绿色、高效、特色、品牌为方向,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业生态效益和产出效益。
3.要在古镇提升上快推进。溱潼镇(度假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泰州唯一的5A级景区,但古镇的基础设施欠帐太多,功能形象较为落后,与其名气、地位不相适应。为此,要加大推进古镇提升工作,尽快改变古镇面貌。古镇提升中要把握4个原则:一是定位要精准。坚持特色化、差异化、专业化方向,发挥特色产业比较优势,集聚各类高端资源,推进“湖镇一体、产城人文融合”。二是重点要突出。围绕 “旅游+”、“特色小镇”、“特色田园乡村”、“大健康”四个重点,构建产业体系,打造区域品牌,发展平台经济,完善配套设施,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三是效率要提高。定下来的事情,要说办就办、马上就办。对梳理发现的问题、发展中的短板,要分轻重缓急,有计划地加以解决。四是机制要更灵活。要向改革要活力,着力创新组织领导、投融资、项目建设、运行管理等机制。确保特色小镇、小城市建设既要出形象、更要出效益,实现发展可持续。具体工作中,一要把古镇打造成名符其实的副中心。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推进力度,建议区政府把古镇提升作为全区重中之重的重点工程来打造,研究制订古镇建设两年新提升计划,明确自规、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门的支持任务,并强化督查推进。溱潼镇(度假区)要坚持“软硬兼施”,既要重视硬件建设和功能配套,分年度实施一批重点工程和民生实事,又要重视管理体制、运营方式、经营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切实提高集镇管理水平。二要把古镇打造成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的集聚区。要加快启动溱中新校区建设,超前做好溱潼二中置换的准备;以职业教育和医养结合为方向,导入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提升溱潼教育内涵,做大做强溱潼医院集团,为古镇集聚人气创造条件。三要把古镇打造成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的“根据地”。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与全域旅游互动并进,促进文旅结合,加强古镇特色保护和文化挖掘,注重建筑风格和色彩的协调,让人“记得住乡愁”。四要把古镇打造成发展新产业、培育新业态的助推器。依托溱湖和古镇,大力发展“互联网+旅游”、“生态+产业”、“农庄+体验”、“景区+农家”、“民宿+文创”等新兴业态,着力提升全城旅游发展水平。总之,要通过培植“特而强”的产业、“聚而合”的功能、“小而美”的形态、“新而活”的机制,促进古镇实现软件与硬件、功能与形象的全面提升。
4.要在道路通达上花心思。溱湖生态经济区的道路建设是一个短板。一方面,对外通道不畅,与泰州及姜堰主城区缺乏快速联系通道,与兴化、海安等地区的部分道路存在不同程度肠梗阻;另一方面,区内尤其是核心区循环不够,每逢重大节日车满为患、堵塞严重。建议:要把打通断头路、开辟新通道、形成核心区微循环作为当务之急,当前重点要谋划渔业社的进出通道,推动靖盐高速溱潼互通南移,优化古镇东西进出口,加快S353建设,启动建设兴溱快速通道,推进三水大道北延,促进湖镇大道向南延伸至红旗大道,确保度假区能够承办重大赛事,确保重大节日、重大赛事期间,人车能够畅通无阻、快速分流。在此基础上,一要加快完善姜堰“一横两纵”的高速公路网络布局,增设启扬高速姜堰东互通,优化盐靖高速溱潼互通,打造姜堰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二要高效推进S354站前路姜堰段实施,积极推动S610溱湖大道快速化改造,推动S232(泰州中部干线)尽早开工建设,促进溱湖经济生态区与泰州及姜堰主城区融合发展。三要强化与周边地区道路衔接,重点是协调海安、兴化、江都等地,加快连接我区X301、X302、X304、X205等几条道路,进一步畅通溱湖生态经济区对外通道。
5.在组织推进上用力气。溱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加强组织推进。要在完善领导机制、严明督查考核的同时,注重把好以下环节。一要选准抓手。各项工作不能停留在口号上、文件上,一定要有抓手、有载体,抓具体、具体抓,真正做到化虚为实、化软为硬。二要落实任务。要把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人头、明确到时限,定期不定期组织督查,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镇党委书记要靠前指挥、靠前服务,亲自部署、亲自督查,决不能坐而论道,把任务分解视为工作落实,说了就等于做了。三要敢于担当。在少数干部身上,等靠要的思想还一定程度的存在,要引导广大干部既要苦干实干,也要会干巧干,通过招商引资、市场化运作、项目上争解决钱的问题,通过土地收储整理、加快农民集中居住、清理僵尸企业及低效闲置工业用地等解决地的问题。职能部门的领导要多为基层想办法,敢为发展负责任,决不能一味地用上面的条条框框套下面的实际,把基层的诉求一推了之。
文档为doc格式